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利水电

2012年水电成我国最具竞争力产业之一

【简介】 10月15日,在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正式交付投产百日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相关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安装单位在北京召开了“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研讨会”。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在 ...

10月15日,在三峡地下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正式交付投产百日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相关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安装单位在北京召开了“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研讨会”。

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在研讨会上表示,三峡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全面实现,走出了一条依托重大工程实现重大装备国产化之路。目前,水电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跨越30年差距

三峡工程论证期间,国外已有56台单机容量5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机组在运行,其中单机70万千瓦机组21台。而国内已投运水电最大单机容量仅32万千瓦,设计制造能力为30万至40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平,相当于落后国外30年。

为了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扶持民族工业,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实行国际采购,走“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之路,明确提出了依托三峡工程,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逐步实现三峡工程装备国产化。

在15日研讨会上,与会人士不约而同地将三峡工程电站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成绩首先归于战略决策的成功。“政策支持是关键。”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佐林的这一表述颇有代表性。

1996年,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国际招标。这场有着“水电奥运”之称的当时世界最大的水电设备采购项目,吸引了全球著名水电设备制造厂商的目光,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最终,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中标8台机组,与哈尔滨电机厂合作;VGS联合体中标6台,与东方电机厂合作。

据中国三峡集团原副总经理杨清介绍,在三峡左岸电站建设中,后期主机国产化率平均已经达到了50%.

2005年9月16日,由中国企业自主制造的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我国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设计制造能力跃升至70万千瓦特大型机组水平。至此,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仅用7年时间,跨越了与国外30年的差距。

在此期间,三峡集团向两个中标联合体支付技术转让费共计约1635万美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利水电
文章链接:http://www.zhtzdl.com/news/news-shuidian/14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