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随着对带宽的需求日益高涨,卫星通信面对越洋通信光缆的竞争颓势越来越明显。一对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光纤可以传输6400亿比特的信息,一根光缆里往往安装了3、4对光纤,其传输带宽更高达每秒5万亿比特。相比之下,卫星转发器只能传输10Gb或者20Gb。
大约5到10年前,如果一条海底电缆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问题,运营商可以将网络传输的数据流量临时转给通信卫星网络传输。可是卫星转发器只能最多实现每秒64兆比特的传输速度。这和海底光缆的传输速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事实上,Level 3通信公司即将部署的最新海底光缆--名为"Yellow"的跨大西洋光缆最高可以实现每秒1.3太比特的传输速率。
目前,试图在全球数据传输领域分一杯羹的通信巨头们对未来的海底光缆事业比分析家乐观多了,类似Probe Research这样的市场分析和咨询公司还认为年增长率达到100%乃至200%已经是可以作出预计的极限了,但运营商们认为潜力更大。
如果数据流量的增长确实是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的增长,运营商们就觉得自己需要更大的网络带宽,Probe Research公司的分析家Hillary Mine却认为:我们目前所观察到流量增长和运营商所认为的增长还不是一回事。
●谁在瓜分市场
阿尔卡特和Tyco公司的海底光缆分公司Tycom占据着目前光纤网络产品供应和安装市场76%的份额。RHK称阿尔卡特大约占据市场份额的41%,而TyCom则为35%。日本的KDD和NEC公司以11%和5%的市场份额分别排名第3和第4。Pirelli公司占据3%,富士通占2%,而西门子则占2%,其他公司分享了其余1%的市场。
通常的经济联盟往往是为了共同承担巨额的越洋光缆工程成本而松散地形成,成员之间的磕磕碰碰必不可少。但在海底光缆项目上的这种合作比陆地工程来说,成员之间的竞争就小多了,这是因为,海底光缆工程的陆地站、水下设备和纵横四海的光缆这些设备的成本都高得惊人。任何投资最新一代海底光缆工程的公司,除非它把带宽中的每一位都塞满了数据,否则它绝不可能从这一成本巨大的工程中获益。
全球通信运营商和网络设备供应商,如阿尔卡特和TyCom等公司,他们最终签定的协议使得长度较大的越洋光缆建设成本达到了每英里7万美元到10万美元之多,象越海连接沿海城市的短途海底光缆建设成本更在每英里40万美元左右。比如,Global Crossing公司就向TyCom公司支付了12亿美元铺设其80Gbps的太平洋海底光缆,该工程连接美国西部和日本。总长约1.2万英里,每英里建设成本大约为10万美元。
而到目前为止,国际通信运营商都还没有从其巨大的投资项目中获利。分析家认为,目前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出售硬件设备、光缆以及承担安装任务的设备和建设厂商。
文章标签:
电缆新闻相关文章
- 安徽电缆行业拟核准4个电力项目
- 2020年中国电线电缆产值或超1.6万亿元
- 中国电缆价格协会成立
- 我国配电网发展状况及未来电网发展规划
- 莆田市监局:抽查15批次电线电缆商品 4批次不合
- 柬埔寨EDC公司及中国重型总公司领导莅临本单位
- 关于ABB的发展历史
- 国网电科院完成世博会互感器校验工作
- 韩国DAEKYUNG TECHNOS & SG GLOBAL公司考察团来我单位
- 线缆行业起草新的行业标准 低价竞争乱象有望制止
-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配方组成
- 2015年中国精铜冶炼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
- 我国高性能特种电线电缆市场前景展望分析
- 青岛今年投33亿建11座变电站
- 国电647项目出让定向五大电力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