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电线电缆、特种电缆的设计研发制造符合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坚持生产高品质的电线电缆产品
全国咨询热线:0550-7778262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电缆新闻

新技术助力城区电缆隧道建设

【简介】湖北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位于武汉市繁华地段。该工程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武汉中心城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对缓解?口片区220千伏主变容量不足,改善武汉中心区电网 ...

当前栏目:电缆新闻 浏览量: 时间:2014-01-12 17:17:30

   湖北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位于武汉市繁华地段。该工程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武汉中心城区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对缓解?口片区220千伏主变容量不足,改善武汉中心区电网结构,减少停电损失具有重要作用。
  精心选择线路路径
  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地处武汉市二环线,跨越解放大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途经轻轨和地铁。该工程沿线地上建筑和地下管线复杂,并受城市交通规划的制约。
  针对这些特点,各专业设计人员反复多次对路径方案沿线进行走访调查,并深入了解沿线的城市规划、地质地貌、水文水利、交通运输等情况。经反复比较,并邀请各方专家综合论证,项目部最终确定了工程最优路径方案及电缆断面,获得各方一致认可。
  创新电缆布置方式
  为减少对城市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工程投资额,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电缆敷设方案采用管群、明挖隧道和内径为3米的大截面顶管隧道组合方式。
  隧道内电缆敷设一般采用水平分层布置,但在圆形电缆隧道中仍采用这种方式,其空间浪费较大。为充分利用大截面顶管隧道的空间,增加隧道内电缆敷设回数,设计人员经过对电缆顶管隧道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国内首次采用电缆环形布置方式。与传统的电缆布置方式相比,电缆环形布置结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圆形隧道内部空间大的特点,使每一根电缆均在圆周上占有各自不同的位置,相互之间没有遮挡,节省空间50%,且为后期电缆检修以及施工提供了便利,同时大大减少了工程投资。此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开发隧道施工新技术
  针对工程首次采用大截面电缆隧道环形布置的技术方案,设计人员还配套开发了多项电缆隧道中的新技术,其中大截面电缆隧道电缆的环形布置、电缆蛇行敷设方法2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环形电缆支架、大截面电缆隧道电缆固定夹具、大截面电缆隧道电缆接头支撑装置、电缆蛇行敷设定位轮4项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环形布置电缆夹具技术具有安装自由度大、单个螺栓固定的特点。电缆中间接头装置技术可使电缆在隧道中任意处接头,而不需占用其他电缆的布置空间。电缆定位轮技术自动实现电缆蛇形敷设,相对人工敷设方式,工作效率提高50%。该工程将环形电缆支架与管材合成加工,节省了电缆支架现场组装时间,隧道施工完成后即具备敷设电缆条件,节省电缆敷设施工周期30%。该工程开发的新技术在城市电缆隧道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施工方案因地制宜
  为避让市区轻轨桥墩和二环线桥墩,舵落口变—玉带门变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顶管隧道采用长距离大直径的复杂曲线形式,最小曲线半径为600米。工程中采用顶管地下对接施工方案,克服了常规曲线顶管一次顶进长度限制,实现单段1.2千米的顶管隧道;减少了工作井数量,避免了短距离设置工作井对沿线交通和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节省工程投资约300万,加快工程进度至少4个月。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地下水位高,隧道防水是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该工程顶管隧道的管材由工厂预制加工,施工中采用两道橡胶止水圈、内置遇水膨胀胶圈及后备钢环焊接三道防水措施,具有良好的轴向及径向防水功能。隧道施工完成后,无一处渗漏水现象,在南方城市电缆隧道建设中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电缆工作井结合电缆布置形式、基坑深度,合理进行了基坑设计,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沉井、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支护及拉森钢板桩+内支撑支护等施工方式,有效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规模:全线双回线路,长10.306千米,其中架空线长3.1千米,电缆线路7.206千米,电缆通道按本期2回、终期8回建设
  建设投产时间:2007年7月开工,2012年6月投产
文章标签:

电缆新闻相关文章